月夜登阁避暑

 
作者: 唐代   白居易
【月夜登阁避暑】
旱久炎气甚,中人若燔烧。
清风隐何处?
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
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回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
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
(yuè)
()
(dēng)
()
()
(shǔ)
(】 )
(hàn)
(jiǔ)
(yán)
()
(shèn)
(zhōng)
(rén)
(ruò)
(fán)
(shāo)
(qīng)
(fēng)
(yǐn)
()
(chù)
(cǎo)
(shù)
()
(dòng)
(yáo)
(。 )
()
()
()
(shǔ)
()
()
()
(chū)
(chén)
(xiāo)
(。 )
(háng)
(háng)
(dōu)
(mén)
(wài)
()
()
(zhèng)
(tiáo)
(yáo)
(。 )
(qīng)
(liáng)
(jìn)
(gāo)
(shēng)
(fán)
()
(wěi)
(jìng)
(xiāo)
(。 )
(kāi)
(jīn)
(dāng)
(xuān)
(zuò)
()
(tài)
(shén)
(piāo)
(piāo)
(huí)
(kàn)
(guī)
()
(páng)
()
(shǔ)
(jìn)
()
(jiāo)
(。 )
()
(shàn)
(chéng)
(yǒu)
()
(jiāng)
()
(jiù)
(hàn)
(miá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月夜登阁避暑》作者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
《月夜登阁避暑》诗,当诗人在“禾黍尽枯焦”的盛夏之夜,登高纳凉而“意泰神飘飘”之时,想到的却是“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可见他虽忘情于世,却时刻都心系于民,不因己暖而忘民寒,不因己适而忘民暑,不因己饱而忘民饥。这种思想让人不由想到后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如果白居易一生都得志于世的话,他肯定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视民如子的好官。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起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是从白居易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他身居庙宇却仍能心系于民的情怀。这种情怀 白居易诗歌平民意识的具体体现。

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地点是皇都长安城。避暑地点是都门外的“佛阁”。据辞海解释:佛阁是佛教建筑中供养佛陀的楼阁。那么,白居易避暑的佛阁是哪里?

据白居易年谱载,元和二年春,白居易由盩厔尉调至京兆府考官,与杨汝士常会于杨家靖恭里(一说新昌里)宅。杨宅位于唐长安城延兴门内,而出延兴门距离最近的寺当属“三像寺”。

“三像寺开元建,倚北原高数百尺依坡刻三大像故曰三像寺,贞顺皇后墓在彼,为守坟寺。”见(类编长安志卷之五·寺观·三像寺)。宋·张礼《游城南记》中转载了这段。本诗中,作者对大旱之年的农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是表层的含义。在作品的深层次上,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是兼济”还是“独善”的思考。这首诗显示出,在开始的思考阶段,诗人思想上还有些犹豫不决,内心充满了矛盾。

© 2017-2024 古诗词赏析吧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